2013/06/06

《中國合伙人》(American Dream in China):中國式的美國夢




 《中國合伙人》,顧名思義講生意合伙,以三個好兄弟合作搞民辦美語學校為主線。縱然對題,但深度卻不如英文名 American dream in china

陳可辛以中國民辦英語學校「新東方」的創業故事為藍本,談他心目中的中國式美國夢。「美國夢」一詞在電影中不多提及,但「美國」卻幾乎在每幾句對白之中蒲頭一次,彷彿整個地平線上只得美國和中國兩大國家。故此,若是嚴格細分,導演在電影中分別談了兩種美國夢。

第一種美國夢,單純是地理上的美國夢,拿了 Visa 踏足當地就算是成功。三個好兄弟就讀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的原型),雖然有的曾經歷考試失敗,但入得燕京大學,倒算是國内尖子,他們大多人不約而同地追逐畢業後赴美升學的機會,甚至閒時,一班十多人在課室中談TOEFL,背生字和學文法。70年代尾至80年代初的中國,政局剛由動盪回歸寧靜,經濟漸漸發展。相比之下,美國之路,康莊得多,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追求。最後,三位男主角中,孟曉駿(鄧超飾)如願赴美,王陽(佟大為飾)為了女朋友留國,成東青(黃曉明飾)申請被拒。孟曉駿在大使館門外振臂高呼,排隊申請 Visa 的人龍一同拍手,彷彿那是一種無限的光榮。

與第一種相比,第二種美國夢談的是一種更深層的價值。這是歷史學家阿當斯(James Truslow Adams)在1931年於 The Epic of  America 所提到:「這裡一直就有一個美國夢,在這土地上,每一個人都能令生活變得更好,更富足,每一個人都能憑著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找到機會」(But there has been also the American dream, that dream of a land in which life should be better and richer and fuller for every man, with opportunity for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 or achievement.)。當中,最吸引他人移民至美國的,還有一點:「不論出身如何,每一個男人和女人都能憑著自己的能力獲得最大的尊重,以及他人的認同。」(each man and each woman shall be able to attain to the fullest stature of which they are innately capable, and be recognized by others for what they are, regardless of the fortuitous circumstances of birth or position

孟曉駿的赴美成真,都是朝著阿當斯的美國夢進發,希望如爺爺與父親一樣取得博士,甚至想整輩子留在美國。正當他以為與成功很接近的時候,他經歷失敗,被大學解僱,結果屈在小餐館工作,被人剋扣人工,最後無奈地回到北京。回到北京以後,他加入了成東青的英文學校,一起把學校辦得有聲有色,學生數以百萬計,成為補送最多學生去美國留學的機構。金錢賺到,名氣也有一點,但他還想仿效新浪在華爾街搞上市,結果因此事與成東青意見不合,憤而離開。

後來,學校被告,他們三人重聚在一起去美國,跟美國公司講數。孟曉駿帶了他們去曾經打工的餐館,把他留美的遭遇重說一次。他討厭被人看扁,他要學校在華爾街上市是希望別人留意到他,不再用從前的目光看他,成就他心中「憑著自己的能力獲得最大的尊重,以及他人的認同」的美國夢。在與美國公司對峙的時候,成東青發表了幾分鐘的英文短講,告訴他們現在中國是他們最大的市場,並且宣布正因為他們要賠錢,而令他們得了一個被美國人認識的機會,從而一直反對上市的他亦贊成上市,聽得那班本來大有氣焰的美國人一臉錯愕。最後,他們離開了公司,成東青帶孟曉駿重回他以前任職的大學,送了一間以孟名字捐贈的實驗室給他,助他完成心中的美國夢 。

大團圓結局,本應值得拍手,但是整齣電影說了三個人奮鬥的故事,並以友情為招來,彷彿是一種青春熱血式的電影,最後成的功卻還是離不開經濟效益。他們讓美國人愕然,是基於中國的經濟潛力;孟曉駿一直追求美國的一切,原來最後只是要求一間用錢捐贈的實驗室,他們所定義的成功,所追求的離不開中國式的理想,說到底還是談錢,所追求的美國夢,並不是當中的核心價值與民主自由的制度,看到的只是一種經濟效應。這種「美國夢」,把三個主角的故事貶值,同時道明了中國始終經濟先行,其他方面由得落後,就如英文戲名American dream in China 所言,一直讓世人趨之若鶩的美國夢,只要輸入至中國,添上中國特色,就剩下一身銅臭。


刊於《評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