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1

《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以最巨型的場景,說最細膩的話



導演Christopher Nolan的前作《潛行凶間》(Inception)建構了多層夢境,以此作為主要場景,夢中可以有夢,讓主角在幾層夢中執行任務,打破了一般人想像的界限;新作《星際啟示錄》繼續創新,把場景轉換至另一個已被人類所知,但未被完全認知的領域──太空。


縱或從上世紀開始,不同的強國都開始製造穿梭機,派人成功登錄月球,但人類對太空的認知依然有限。這片充滿謎團的領域,一直是不少創作人鍾情的對象,單計電影的題材就千變萬化──從真實的探索月球,至虛構的太空生物,甚至宇宙戰艦,應有盡有。就是去年,《引力邊緣》(Gravity)整齣電影只起用Sandra Bullock 與George Clooney兩個演員,講述兩個太空人執行任務期間遇上意外的故事,憑著一氣呵成的長鏡頭拍攝太空的壯麗征服了不少戲迷。然而,落在Christopher Nolan的手上,太空不是單一的場景,地球仍佔一席位。只是這片空間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神秘遙遠,也更徹底──世界即將末日,太空是唯一的希望。
時間設於不久的將來,地球仍有人居住,然而已經進入一個末期的境況──有高科技,但沒有食物。而且,氣候變化嚴重,經常出現沙塵暴,每個人隨身都備有口罩、眼罩等(似曾相識)。Cooper(Matthew McConaughey)作為有經驗的太空人,為了子女的將來,不惜忍痛離開他一對年幼的子女,投入這次太空歷險。
為了拯救人類,曾經有一班人自願參與這項未有成果的太空計劃。在沒有任何把握,只得一個九死一生的準備時,要當做一個勇敢的人不容易,然而為了下一代人,有人依舊願意踏上征途。後來,Cooper為了子女,而走上這一次可能永遠不能回頭的太空歷險。然而,正如他所說:「我為他付出,而他替我,替全人類完成。」有很多事情,參與的時候,無法肯定結果,只得憑著已有但不完整的資訊、一些信念作為判斷。而且,很多時候,未必得著即時的回報,只得繼續堅持──不是因看見希望而堅持,而是因堅持而看見希望。要做的,只是跟從自己的判斷,做正確的事,然後選擇堅持。導演對這種的付出抱有正面的態度,因著一個人的勇氣,一個人的願意犧牲,終於能夠以無法想像的方法,完成初衷,成就偉大的事。
太空是場景,但電影中心不是描述太空的壯闊神祕,賣弄科技、拍攝技巧的一種,這只是一個充滿未知與可能性的背景,讓導演以一個更有趣更無限制的方式說出他的信息。這一次,他沒有想談大道理,反而回歸基本──講人,講愛,講家庭。這種信息不難見於電影小品,以小見大,但轉換來說,以大製作包裝,讓觀眾一邊訝異於這個結構宏大的想像,一邊被當中寫得細膩的劇本而感動,拍出雙重的感覺並不容易,而這正是Christopher Nolan的魅力所在。
《星際啟示錄》無疑是Christopher Nolan另一齣的代表作,上一次,他取材自夢境,重現這種一直流於人類認知的抽象想像,說得出神入化;這一次,即或已有《潛行凶間》作為參考,但仍會詫異於Nolan的非凡想像。繼《潛行凶間》後,他再一次以無限想像,扯破觀眾思想的框架,以最巨型最神祕的想像領域,說最細膩最窩心的人性──讓人驚嘆之餘,又產生了共鳴。或者,有人叫你進場前,先溫習哪幾種理論,簡單了解太空的知識,免得到時一頭霧水,然而相比於補課,建議以平常心入場,感受Nolan說故事的魅力,又或者,多帶一包紙巾進場,以防萬一。

Facebook Page:http://www.facebook.com/chingszechuen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